虽然李道清语气有点倚老卖老,但,看在他提供了有用信息的份上,姜鱼不跟他计较,点人悄悄去探查后,还不忘吹捧一番。

    “果然姜还是老的辣!您阅历非凡、精明老练,看人肯定比我一个年轻人看得准。前天也怪我遇事心急,没忍住跟您呛了几句,还请您千万别跟我计较。可惜您贵人事忙,不然,若庄子上能有您帮着查漏补缺,肯定能事半功倍。”

    李道清好歹也是当过朝廷高官的,哪有这么好忽悠来打白工,当下只装作没听到,一本正经走了,却也没一口咬死明天看完试点火就走。

    对此,他理直气壮。

    万一点火没成功,他这个老成持重的不得留下来多瞧瞧?全当为了石湾县百姓的安危着想嘛。

    很快,孙大宝的个人调查资料被送到姜鱼面前。

    何岁问:“东家,这人既然居心叵测,要不找个理由让白典吏把人赶走?这个小忙,他应该很乐意帮的。”

    姜鱼想了想,却摇头。

    “这个孙大宝干活卖力,从未出过错,随便找借口撵人,只会影响百姓对官府的信任。要是戳破了,又容易打草惊蛇。还不如先按兵不动,盯着他。”

    何岁一想就明白了。

    “也成。这下变成他在明咱们在暗了,盯着他,没准还能顺藤摸瓜查出他背后的人。前天来偷扒沼气池那人,八成就是他的同伙!”

    姜鱼亲自找谢琢密谈此事,请他和肥料工坊里信得过的少数人帮忙盯梢。

    谢琢毫不犹豫应下,将这个任务秘密交代下去。

    他来城外当监工,并非独自一人来当光杆司令,而是带了两个海贼偷袭后才新招进的小吏来做帮手,平时他们也会帮忙在城里城外来回跑腿送信。

    两人都是穷苦人家出身,很珍惜这份工作。

    其中一人恰好跟姜家沾亲带故,之前抢到了一批肥料粉,今年麦子大丰收,亩产量涨了近三成,全家人喜得合不拢嘴,对儿子来官办肥料工坊兼职当差更是举双手双脚支持。

    郑县令预算有效,给挖淤泥、制作肥料粉的临时工们配的午饭不好吃,他们跟姜鱼这边的人混熟了,时常受邀过河来食堂吃饭,大半个月下来竟吃得圆了一圈。

    正所谓“吃人嘴软”,他们帮姜鱼盯梢自然也十分卖力。

    可,让他们挫败的是,不管他们怎么瞪大眼睛,那个该死的孙大宝始终在勤勤恳恳干活,没给他们露半点马脚!

    甚至于,第二天河对岸的沼气池试点火,这样大的阵仗吸引了不少人去围观,连两个小吏之一都以保护典吏的名义跟着去了一个看热闹,孙大宝依旧岿然不动地在干活,甚至在附近同伴被太阳晒得头晕时,还主动帮忙扶人去休息。

    俨然是个踏实稳重善良的大好人!

    剩下那个小吏都忍不住怀疑情报有误了。

    直到对岸人群爆发出一阵兴奋的议论声,许多人同时嚷嚷着“成了”“真点着火了”“太神奇了”之类的话,孙大宝终于随大流直起身子,边擦汗边望过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