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社下发的通知很含糊,要求每个大队至少安排一个生产队种植【南光一号】,标准就是不得少于200亩。

    至于是一个生产队种200亩,还是好几个生产队合起来种植200亩,并没有严格的要求。

    这些队长一个个都是人精,怎么可能让自己社员的日子都过不下去?

    “明白了!不过这么多的粮食最好不要都分了,队里应该留大头。我建议每个人分500斤,剩下的可以考虑跟别的单位换一些猪崽、农机、农具什么的。”

    二队全部男女老幼加起来有150来人,按照每人分500斤稻谷计算,就是75000斤。

    稻谷的出米率大约在7成,也就是队里的每个人能分到350斤大米。

    方唯觉得不能一次分的太多,否则不仅社员们的心态会发生变化,其他生产队也会眼红。

    “这样也要得,细水长流嘛。”

    郑先发看了方唯一眼,没想到这个后生考虑问题还很细致。

    他随即把几个队干部喊过来,大家很快达成了共识,就按照每人500斤稻谷追加口粮。

    有了追加的500斤稻谷,再加上之前分的口粮,大家未来一年的口粮都富富有余。

    后续的事情,方唯没有参与,他懒得操那份心。

    其实他很清楚,郑先发是把自己当做下一任生产队长在培养,可他志不在此,只能辜负人家的期望了。

    早上。

    方唯去谷仓里看了看【农垦58】的收获,5亩试验田收获了2745斤稻谷。

    经过筛选,保留了2000斤种子,剩下的745斤粳稻奖励给了育种小组。

    方唯作为最大的功臣拿了145斤,其余600斤交由郑虎分配。

    “老三,你的一分自留地接下来种什么?”

    又到了农闲时节,方平见三弟的一分地空了出来,就特意问了一句。

    “家里的菜够吃,要不全种玉米吧。”

    今年到明年都不用考虑口粮的问题,所以方唯打算开辟新的赛道。

    南方不是玉米的主产区,但玉米这种作物适应强,从南到北都可以种植。

    一想起红薯粥的味道,他宁愿喝大碴粥。